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和静动态 / 图片新闻

苏布赛:匠心不改 传承百年技艺

发布日期:2025-04-18 10:15 来源:石榴云
打印 字体:【

和静县蕴藏着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们记录着历史,见证着人民智慧和劳动成果。年逾六旬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苏布赛就是其中之一,她把传统的毛纺织擀制技艺加入诸多现代元素和功能,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的光彩。

走进非遗传承人苏布赛的家庭工坊,满眼都是手工制作的毛纺织及毛毡制品,传统的毡帽、毡靴,以及具有现代元素的针线包、手机袋、背包,让人目不暇接。今年66岁的苏布赛自幼在姥姥、妈妈的影响带动及耳濡目染下,自7岁左右就喜欢上了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经过不断学习及刻苦钻研、参加培训等方式使得这门技艺日益精进、炉火纯青,近60年的“打磨”已成为当地知名的擀制高手,通过擀毡不仅能自给自足,部分还能销售增加收入,也顺利成为家族第三代传承人。

擀毡就是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的很重要的织造工艺,作为自治区级传承人的苏布赛对于擀毡工序是镌刻在了心里,经过选毛、弹毛、铺毛、压辙、擀帘、整形、晒毡等10多道工序,全部以手工操作来完成,用整整7天时间做成的毡靴就是她的代表作品,整个靴子是一体的,没有拼接没有缝补,这时的毡靴还是白色的,颜色、样式单一,之后还需经过染色或者补缝皮毛,增加美观和实用性。擀毡种类较多,按颜色分,有纯白毡、花色瓦青毡等;按用途分,还可以分为毡帽、毡靴、毡垫等。“这门手艺我已经坚持了60多年,也是埋在我心底的回忆,舍不得放下。”

如今她年逾六旬,不仅熟练掌握传统技艺,还积极探索创新,始终潜心钻研,把传统的毛纺织擀制技艺加入诸多现代元素和功能,不仅美观耐看还很实用。如今,此项技艺吸引了诸多年轻人的喜爱,她手把手带出了30多名徒弟。

徒弟乌仁其米克说:“我在老师这里学了10余年,她的技术很全面,传统里融入了现代元素,我们年轻人非常喜欢,今后我也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苏布赛2015年被评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毛纺织及擀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目前,和静县已有2人评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人评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0人评为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和静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朱斌表示,今后,和静县将继续深入挖掘和静县非遗资源,对非遗技艺和内涵开展更为细致的研究和记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展和静非遗的影响力,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贡献更多力量。(通讯员 李书玲 阿斯彦)